Welcome to our online store!

My Cart:

0 item(s) - 0.00

0

More Views

汪曾祺精选集 精装

Availability: In stock

SKU: 9787540207151

8.95

Quick Overview

《汪曾祺精选集》内容简介: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散文和小说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

OR
successful

A new item has been added to your Shopping Cart.

Details

汪曾祺 (作者)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第2版 (2011年5月1日)
丛书名: 世纪文学•60家
精装: 42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540207159, 9787540207151

《汪曾祺精选集》内容简介: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散文和小说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还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如果说读汪氏散文我们享受的是闲情逸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则是诗情画意。《汪曾祺精选集》从作者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精选出四十二篇,基本囊扩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小说创作的精华,涵盖成名作、口碑作,是作者小说创作全貌的缩影,包括《复仇》、《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名篇。汪曾祺的小说从一开始就具有独特的个性。早期追求诗化的风格,小说中几乎没有什么对话;中年的小说语言糅进了不少方言,不同地域人物的对话犹显文化差异;越近晚年越平实,基本上走了一条从奇崛向平淡的发展道路。
汪曾祺的小说中,糅和了文言、民间口语与当代各行各业的熟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含量,而且汪曾祺对于汉语用心良苦,近于训诂学者,不少已经失传了的文字由他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比如对《大淖记事》“淖”的考证,这些都是他对现代汉语的杰出贡献。诸如他自己颇为得意的“走进自己的工作”,以犯规的语法结构超越了语言,带来陌生化的修辞效果,拓展了民族文学语言的表现力。
汪曾祺的小说故事有沈先生故事的神韵,少了些天然野性,而多了些淳朴动人。沈先生悉心建造着他的希腊小庙,汪老认真描绘着他的大淖,共同体现着温情的人性之魅力。只不过汪老追求的是和谐的情调,他的这片淡蓝色梦里没有动乱的面影,也没有岁月的艰辛,只有朴素纯美的人心。这样的故事,让人心如柔水,温和宁静。

作者简介
汪曾祺,是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作家。汪曾祺于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县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这一天是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人依照农时制定的重要节庆。
汪曾祺的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是略高于秀才的功名。清王朝的覆灭,截断了他由科举进身的功名之路,他以诚信为本的商业活动创立了一份家业。汪曾祺出生的时候,正值家道鼎盛,有田两千多亩,药店两家,房屋上千间。他的父亲受过新式教育,多才多艺,兴趣兼容新旧,不仅金石书画皆通,而且擅长运动,学过多种乐器,还养鸟、放风筝,是一个性情随和、兴趣广泛、富于同情心、能够平等待人、非常有情趣的人。汪曾祺从小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养成了平易、温和的性格。从父辈到乡里,传统文化都有形无形地熏陶着他。他一满5岁,开明的父亲就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受到新式教育的启蒙。从小学开始,他就以文采著名。中学时代,父亲又为他延请了老师,辅导书法与桐城派的古文,打下了扎实的旧学底子。1937年,日寇进犯江南,为避战祸,汪曾祺随家人在一乡间小庵居住半年,熟读了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和《沈从文小说选》,萌生了文学创作的终生志向。而兼得新旧的文化素养,决定了他思想和艺术的特点。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得以在闻一多、朱自清和沈从文等名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在这里,他受到存在主义等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也受到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文学的启发。21岁,开始在校刊《文聚》上发表诗歌和小说。大学肄业后,在同学办的中学里教中文,结识施松卿并产生爱情。1946年起,在上海的民办致远中学教书两年。1948年,北上北平,与在北京大学英文系做助教的施松卿会合。失业半年后,找到在历史博物馆的工作。次年春天与施松卿结婚,4月,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邂逅》。这十年中,是他创作的发轫期,也是第一个高峰期。浓郁的乡愁与市井人物,奠定了他作品的基本风格。他和路翎被当时的批评界誉为两个最有前途的青年作家,可谓一抬脚就迈进了文学史。为了适应新的时代,积累生活素材,写出格调刚健的作品,1949年,汪曾祺随“四野南下工作团”离京,在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派往第二女子中学任副教导主任一年。1950年回到北京,在《北京文艺》任编辑,创作了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演出后获奖。1954年到《民间文学》当编辑,1958年因单位右派指标有余,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1960年摘帽,留所劳动。次年,写出了《羊舍一夕》,表现底层少年的劳动生活与思想感情。1961年底,调入北京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期间,参加了样板戏《沙家浜》的编剧工作,“文革”结束以后,反复地被审查至1978年底。1979年以后,他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一直笔耕到世纪末的暮年。1997年5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

目录
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确立艺术的精神季红真 
复仇 
小学校的钟声 
冬天 
翠子 
囚犯 
老鲁 
戴车匠 
艺术家 
邂逅 
异秉(一) 
异秉(二) 
受戒 
大淖记事 
岁寒三友 
故里三陈 
鸡毛 
晚饭花 
鉴赏家 
徙 
八千岁 
求雨 
小姨娘 
露水 
辜家豆腐店的女儿 
薛大娘 
名士和狐仙 
礼俗大全 
侯银匠 
黄油烙饼 
七里茶坊 
八月骄阳 
讲用 
金冬心 
云致秋行状 
天鹅之死 
安乐居 
子孙万代 
祁茂顺 
瑞云 
双灯 
樟柳神 
鹿井丹泉 
创作要目



You may also be interested in the following product(s)